close
引用自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DUpisces

5. 網路攝影作文的詭異現象
 

一隻牛扒好幾次皮
 

 

每個人中學時代每個人都寫過作文,你一定聽過「敘事文」、「論說文」、「散文」,「詩詞」、「小說」、「戲劇」等各種文體與文類。攝影語言若用文類的比喻,那就可以說「報導攝影」是一種「敘事文」;「科學攝影」則可被視為「論說文」;「小品攝影」可以當作抒情文、散文。當然這種劃分不是必要的,但是當攝影進入批評的領域時,我們就必需注意這些分類,否則就會產生不當的批評。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攝影的「文類」,基本上就是你在網路攝影論壇可以看到的那些分類,如人像、生活、生態、建築、風景等等。這些分類當然只是便利行事、讓他人得以快速查詢舊作,有很多影像其實難以歸類的。
 

 

若仔細觀察,你會發現每個類別底下的影像,其中似乎有種「共識」、「共同的審美觀」串流在這些作品之間,以至於那些高分的作品都有著某種共通的特質。以人像攝影為例,在論壇裡得高分的人像攝影,撇開那些露奶露腿的照片不談,使用的手法非常一致:首先,一個肉體鮮嫩的女生是先決條件,接下來就是大光圈、淺景深;如果是用長鏡頭,就要讓背景模糊到不管在哪裡拍都一樣;如果是用廣角鏡,就要把模特兒拍得手長腳長還帶壓光;照片中的女孩通常也有幾種形象:日系純真型,搔首弄姿時尚型,成熟美韻型。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:在照片構圖空虛的地方貼上個具時尚感的簽名檔,把自己的作品搞的像雜誌一樣,這樣一來,樂了模特兒(她會覺得你真是專業的攝影師),也樂了自己(以後邀約其她模特兒還可以拿出成績)。
 

 

文學界最忌諱的就是抄襲,作家彼此之間盡力以語言風格劃清界線。但是網路攝影領域似乎就沒這種困擾。我們對大量同質性的作品已經免疫,當面對數百個、數千個攝影人拍攝的手法都是換湯不換藥時,我們處之泰然、絲毫不以為意。網路美少女人像攝影的基本語言已被重複多年,但大多數人還是樂此不疲的「抄」下去,看的人也從不覺得「看膩」。這是為什麼呢?原因出在:模特兒是可以換的。只要有新的女人,攝影人就可以用同樣的招式再輪一場。模特兒既得到了利益(有錢賺或有照片可貼在網路上炫耀),攝影人也獲得心理上與視覺上的享受。說到底,美女人像之所以讓人看不膩,是因為「新的美女」不斷輪番上陣,而不是因為攝影人有什麼創新的拍法。
 

 


 

6. 主流寫法的好處
 

 

        我們不得不承認,部分不懂攝影的觀者,他們對於視覺形象的思維是膚淺的,他們對於影像該做什麼、能做什麼是沒有概念的,是需要拓展的。原因是因為他們沒經常暴露在好文章之下,好文章很難得,更不會自動跑到他們面前;一般人最容易接觸到的文章,當然是質量不高的文章,要不就是以服務大眾為導向的文章。主流的攝影寫法就是為了迎合這些人而存在的,或者應該說,當攝影變成「以服務為目的」(利他取向),而不是以「攝影家個人為中心」時,照片終究要淪為大眾化下的產物。「作品大眾化」這種現象對於「認為自己的表現形式遇到瓶頸」的人來說是痛苦的,但對致力於想當大眾化攝影師的人來說則是如魚得水。
 

 

然而一個新手倒也不必說自己要跳過「大眾化」的歷程,想直接一飛沖天。網路攝影圈其實是一個磨練大眾化攝影的好地方,這裡不只有基本功,能在網路藝廊登上首頁的照片通常已具備相當功力,若能精通「各類別上首頁的手法」倒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基礎點,新手不如把不斷登上網路攝影藝廊首頁當畢業證書,使用方法如真的畢業證書一樣,拿到之後可立刻拋棄。
 

 


 

7. 精進寫法何處尋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當然,寫法的加深不代表作品價值的加深。歷練不深、思想不深,也是難以開創出新氣象。什麼樣的文章適用於什麼樣的寫法、訴諸什麼對象,這本是攝影人自己該去拿捏。
 

 

        精進寫法的一個重點是你是否看得夠多「好作品」,以及你是否願意接納理論。「好文章」多半不是靠理論撐起來的,但不代表理論就沒有引導作用。好的攝影理論就像化學式,告訴你背後的結構,懂了之後你就可以自由運用。網路上許多文章總是告訴你「理論不重要」、「理論是多餘的」,會說出這種話的人必然是沒唸過多少理論的人,要不就是懶得作工、覺得自己的作品好到可以不甩理論的人。但我要為那些「排斥理論者」說一句話,就是台灣的確不存在著系統化的攝影理論,一切都還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。這是一塊有待發展的領域,只是這種差事比起拍model的現成快感而言,實在是吃力不討好,當然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去做。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如我之前所說,理論不是為了讓你拍得更好而服務的。理論是引導式的、是啟發式的。你不能從理論中學習,卻不能反駁的確存在許多因理論而受惠的攝影人。那麼攝影理論到底有哪些呢?我所整理出的系統如下:
 

 

分析照片的結構:符號學,修辭學,語言學。
 

分析照片意義如何產生:語言分析,認知神經(心理)科學。
 

分析觀看者如何觀看:大眾傳播,完形心理學,認知神經(心理)科學。
 

分析攝影與社會的關係:社會學。
 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些理論已經遠遠脫離了「如何打光才好看」、「拍人像該用哪種鏡頭」之類的討論,也不是所有攝影人都必讀。覺得有興趣、有需要的人再去念就可以了。
 

 

例如你可能從來沒有在作品中加入「隱喻」的模式,你只是看到就拍,沒有想太多,那麼你或許願意寫看看「隱喻式的文章」。然而在嘗試之前,若能知道「隱喻」這概念是如何運作的,你一定能更快掌握正確的方法拍出一張很棒的作品。因此,以「求知」為目的發產出來的理論,在功能上還是可以幫助你走捷徑,這是無庸置疑的。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又或者你唸過完形心理學,你知道視覺的特性有哪些,那麼這些理解就能內化在你心理;或許哪天你會發現,你已經能夠不自覺地將這些理解運用在你的畫面之中。
 

 

 


8. Final
 

 

        在拍攝前就能預知效果,知道能做到什麼、做不到什麼,換句話說,「對影像掌握的精確程度」,這就是專業攝影人與一般攝影人最大的差別。
 

 

在擷取畫面的同時,能否在美感上賦予影像更多的意味,換句話說,「對影像耕耘的施力程度」(在這之前總是要先耕耘自己的腦袋),這就是攝影師與攝影家最大的差別。
 

語言尚有「日常生活語言」與「文學語言」之分,攝影當然也不可免俗。若有機會,新手應極力拓展自己對攝影的認知,即使在實踐上做不到也無所謂;「知道1只做1」,與「知道10只做1」,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。
 





(END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yalCrui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